近期,購物平臺推出的“先用后付”支付模式引發(fā)廣泛爭議。該模式允許符合條件的用戶在購物時先0元下單,收到商品后試用體驗,確認收貨后再付款。然而,許多消費者反映,他們并非主動選擇“先用后付”,而是在支付頁面默認推薦或不小心點擊下開通的。有的平臺甚至會更改默認支付方式,在部分商品頁面弱化或隱藏添加購物車的選項,導致原本想收藏或放入購物車的商品,變成了直接下單。
此外,取消“先用后付”功能的流程復雜,需進入多個頁面,操作繁瑣,一般需4至7步才能完成。在一些社交平臺甚至出現(xiàn)“如何關閉‘先用后付’”的教學帖。
有消費者擔憂,這種模式可能加劇沖動消費,尤其對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不利。例如,一位網(wǎng)友在社交平臺上發(fā)布求助信息稱,其爺爺通過“先用后付”買了54件商品,求助是否可退。
對此,專家建議,平臺應充分告知消費者“先用后付”中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,以及相關風險等。同時,消費者在使用該功能時,應注意不要逾期付款,避免影響個人信用記錄。